「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迷思
(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ADHD)
考考你,請問下列句子描述的情況正確嗎?
1) 孩子常常在課堂不專心,卻能專注玩電子遊戲、玩手機,所以不會是專注力不足。
2) 老師的教學方法很沉悶,才令我的孩子上課不專心。老師改變教學方法,多些活動,我的孩子便可以專心學習,成績必會改善。
3) 我的孩子年紀小,未懂事,所以專注不到,長大後,問題自然會消失。
4) 孩子上課「周身郁、坐唔定」,他只是比較活潑,不代表他專注力不足。
以上的情況可能是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徵狀,亦可能不是。
精神科醫生會從家長、老師、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等收集孩子日常生活資料,再加以評估,才判斷孩子是否患有此症。孩子的異常情況通常要維持六個月或以上,才有機會被考慮。
參考食物及衛生局2017發表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15/16年度已確診此症者約11000人,但其他組織(註一)統計達40000人。此症的成因很複雜,根據已知的研究,遺傳的因素約佔70%至80%,後天因素佔20%。
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孩子,其注意力、活躍程度和自制力,即「執行功能」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同齡兒童有明顯差異,導致他們在學習、社交及家庭生活上有障礙。ADHD兒童腦袋內的額葉-紋狀體 (front-striatal) 與額葉-頂葉 (front-parietal) 的循環有缺損,而額葉是大腦的總指揮,導致許多重要執行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受影響。一般孩子的注意力會隨著成熟而有改善;可是ADHD兒童並非如此。即他們長大後,病徵會出現變化,但不會消失。
此症的發病期多在兒童期,即小學階段。此時期亦是治療此症的黃金期。若孩子在小學至初中階段得不到適當治療,孩子的學業成績和人際關係即時受到影響。若問題延續至中學階段,對同學的升學就業及社交發展影響更大。
治療的方法通常是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訓練,兩者並行。有研究指出,若只用行為治療/訓練,其成效 (以14個月為研究期) 約34%。藥物治療成效較行為治療高,約56%。兩者並用的成效最高,達成68%。由於患者是腦袋內出現缺損,不做任何治療只會令孩子錯過學習及社交的黃金期,影響深遠。(註二)
家長若想對此症了解更多,可瀏覽香港教育城共融資料館網頁
www.hkedcity.net/sen/adhd/basic、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網頁
www.adhd.org.hk。若懷疑孩子患有此症,可聯絡班主任或本校特殊教育需要支援組。
註一 www.adhd.org.hk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
註二 黎大森精神科醫生2018年4月16日香港教育大學分享
家教會副主席
副校長陳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