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中歷史
校為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創立的第一所中學,於一九六五年創校。教會重視教育事工,並藉傳揚耶穌基督的真理,以基督偉大的愛施教。當時教會為解決屬下小學畢業生升學的困難,遂於一九五六年八月與政府洽商申辦中學,一九六一年六月遵照教育司指示向政府申請撥地借款,一九六二年十一月蒙政府贈送九龍馬頭涌富寧街地段三萬方呎為校址,於一九六四年九月動土建校,校舍於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落成。 本校自一九六五年創校,迄今已逾五十載。謹將學校以往的發展歷程概述如下:一、創校發展期(1965-1970)一九六五年九月一日開課,由於新校舍未落成啟用,乃借用九龍塘宣小在下午上課,全校共十七班。由梁浩然長老擔任校長。於十二月初、新校舍落成啟用,班級開設計有中一級十二班、中二級三班、中三級四班;課室共有廿五間、實驗室四間、特別室及圖書館各一間、禮堂一座、大小籃球場各一個。一九六六年一月制訂校規及成立首屆校董會,學生團契亦正式成立 。隨後交通安全隊、風紀隊亦先後成立。為配合道德教育,制訂公民訓練綱目,每天早上由老師按編訂之綱目向同學講解。五月成立主日學, 供同學每主日返校學習聖經。在初期採用每月考試制,勉力同學勤奮向學。於九月制訂教師職務範圍須知,作為教學指引。是年增開中四級,全校廿五個課室均使用, 並推動班會組織,及成立器械體操隊。十月圖書館啟用並開設第一期救護班課程;為推廣同學之自治能力成立慕迪社、司布真社、衛斯理社、路德社。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白舉辦 第一屆田徑運動會。該學年改為上下兩學期考試,全年共六次考試。一九六八年五月本校第一屆中五生參加會考,九月八日宣中堂成立;學生團契發展迅速而分為迦密團(中一至中三), 錫安團(中四至中五),為培養學生多方面之興趣,乃成立園藝組。一九六九年全年考試改為四次,同年四月舉行第一次宗教周,於佈道會中有六十 六位同學決志信主,為配合校務日繁之發展,乃提升龐建新先生為副校長。一九七零年全年考試乃改為三次,以增加教學時間。是年開設中六 預科課程。在這時期一切制度已告建立,並奠定良好之基礎,作為日後發展之基石。二、轉型津校期(1971-1982)一九七一年九月,校務繁多,校董會通過增設副校長一職,由胡炳昭先生擔任;是年起本校成為教育署按額資助中學,該年度只資助中一級學生,至一九七二年則津助至中二級學生,而第一屆中七同學分別參加中大入學試及港大入學試,合格率分別達百分之七十一及百分之五十以上。一九七三年一月梁校長榮休,由龐建新副校長晉升為校長;九月由於龐校長赴美攻讀神學辭職,由胡副校長代行校長職務。而教育署津助本校之學位由中一伸延至中三級,該段期間,一切校務保持平穩推進。至一九七六年五月乃聘任黃應銘先生履任校長之職。而擢升黃謂儒先生為副校長,協助推展校務,於是年十月舉行第一屆水運會。一九七七年五月黃應銘校長離職,由黃謂儒晉升校長。在該段時間先後成立地理學會、化學學會,於一九七八年五月舉辦第一屆科學展覽,九月成立電子學會。 一九七九年九月被教育署接納轉為津貼中學,分四年遞轉進行,並劃定本校為完整五年制之班級編制中學,即中一至中五各級為五班,中六、中七各為兩班,於該年度改建家政室、美術室、設計工藝室等。一九八零年先後成立歷史學會、數學學會、音樂學會、生物學會、視聽組等。該年度並改用循環日次上課。是年向政府貸款建校之經費已全數清還,適逢建校十五周年,乃舉行十五周年校慶暨校舍奉獻禮,並舉行第一屆開放日。一九八一年本校參加勞工署舉辦之職業輔導展,負責展出電子行業,是年九月獲楊震社會服務中心派員駐校推展學生工作。一九八二年九月起,本校轉為全津貼中學,成立校董教師諮議會、成立動力小組、電腦學會、社會服務團、工藝學會,中四級增設會計科及人類生物科。自該年八月底,本校脫離私立學校之管理,學校之經濟壓力解決,可以集中力量發展教學各方面之需要。三、校務擴展期(1983-1991)由一九八三年九月開始,本校轉為全津貼中學,為改善禮堂通風,乃安裝抽氣系統。推行模範班,成立中文學會。一九八四年九月成立攝影學會,採用電腦系統計分及印發學業成績表,並推行功課輔導計劃。為配合學校之擴展,於一九八五年成立擴校小組,成立天文學會,於一九八六年七月擴校組會見教育署建校組官員,一九八八年一月教育署長李越挺先生與九龍城區教育主任蒞校親善訪問,本校校董、母會長老及教育部部長重申擴校之需要及開辦新校,獲口頭認同。是年八月黃謂儒校長因赴英辭職,乃聘張劉文昭女士擔任代校長。一九八九年九月起,學校行政清晰分工,計有校務組、教務組、訓導組、宗教德育組、學生生活輔導組、課餘活動組、升學就業輔導組。一九九零年張劉文昭校長因進修神學辭職,乃晉升陳志威老師擔任代校長,隨後升為校長。在這時期,除了依既定的教育目標推展校務,另一方面擴校小組接獲教署通知,為配合教育政策關係,不宜批予擴建校舍,只宜遷校,故此要面對遷校的部署及籌策,乃於一九九一年晉升關德培老師為副校長協助推展校務及籌策遷校事工。本校為確保於一九九一年九月入讀本校中一之同學能在原校址完成中五課程,故採用按年遞減班級,以免同學中途轉校。四、遷校轉變期(1992-1996)一九九二年九月起本校分階段遷入屯門現今之校址。舊校由關德培副校長擔任代校長,署理舊校校務,並由部份舊老師留駐舊校繼續推展校務,承擔教育使命之重任;而陳志威校長連同胡炳昭副校長及部份原校十二位舊老師前往屯門新校開拓教育事工:雖然經費周轉出現困難,幸蒙神的恩領,賜予陳校長智慧,俾新校開辦初期一切教學需要之設備均能足夠供應。屯門新校在一九九二年九月只開中一及中四級。故將原日舊校之制度略作修訂,以配合屯門社區環境及文化之不同需要,因而重視增強同學之自信,先後推行中國文化周、饑饉餐、廢紙回收、創意壁報設計、英文雙周、及藝萃集等。為改善同學之陋習,推行自我實踐計劃,成立公益少年團,參加郊野植樹活動,推行學兄學姊計劃,成立團契等。舊校並不因遷校影響同學之發展,先後舉行廢紙回收比賽、中國文化周。 一九九三年九月,屯門校開設之班級有中一、中二、中四及中五級,為適應社會之需要,開設普通話及電腦科,為綠化校園開闢十三座花槽,由同學及工友植樹。舊校只開設中三至中七班。屯門新校於該年度教導同學關注社會,乃推出簡樸午餐運動及環保周,女子排球隊甲組及丙組分別得新界學界亞軍及冠軍,中四級獲中學科學設計比賽第二名。舊校於該年度減少了兩級,但同學仍參加何文田區中文雙周活動,並獲徵文、書法、講故事等比賽獎項,亦先後舉行中文雙周、英語雙周及藝萃集等活動。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起,屯門校已由中一開設至中五級,屬於完整班級結構,由於班級增加,又增開電腦科及會計科,人力資源安排頗感吃力。為加強同學有較好之學習環境,添設多部大型電視機,圖書館安裝冷氣。舊校則縮減至中四、中五、中六及中七級十四班,並為應屆之中五同學取得入讀中六之平等機會,獲得教育署協助,能加入鄭榮之中學、五旬節中學、及迦密中學為聯繫學校報讀中六級。 屯門校於該年度,關顧成長小組為加強與各有關小組之溝通和協調,乃製訂工作方針。訓導組透過「自我實踐計劃」及「全人發展獎勵計劃」鼓勵同學改進,此外藉班際壁報比賽、早會、周會、及時事問答比賽等,加強同學之公民意識。舊校則於四月聯合九龍六間中學於高山劇場舉辦聯校綜合晚會,中六、中七同學參加生態學習營。 一九九五年度,屯門中學班級編制中一至中三級各八班,中四及中五各級則為四班,舊校於該年度只開中五及中七級,故於該學年結業後,舊後於九龍城區承擔之教育責任告一段落,學校可集中全力推展屯門區之教育事工。屯門校為提供較安靜之學習環境,並獲有關當局協助,課室及特別室安裝冷氣系統;此外校方不斷檢討課程組合,以配合時代需求及推行不同類型之獎勵計劃鼓勵同學力求上進。是年參加屯門區聯校歷史問答比賽獲季軍,屯門馬拉松排球賽女子組獲冠軍,並成立紅十字會青年團、公益少年團,推動簡樸午餐運動、愛心玩具捐贈活動及其他義工服務。為加強同學對環保的認識,公民教育組推展廢物利用設計比賽、環保壁報設計比賽,是年並舉行畢業營。學生團契穩定的發展,並獲校內教會興福堂同工協助推展福音事工,培訓在福音周決志信主之同學。五、屯門新校期(1992-1996)自一九九二年九月遷校至一九九六年八月底舊校校務結束,所有於舊校堅守施教之老師依約章到屯門校共同肩負推展校務,加強屯門校之實力。在九龍城富寧街校舍乃交由母會開辦之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使用,是年亦為宣中創校三十周年。由該年度開始,學校班級編制改為中一級六班、中二級及中三級各八班、中四級五班、中五級四班,漸趨向平衡班級模式發展,為解決環境噪音,獲政府批准向鳴琴路之課室安裝冷氣機,而其他課室則由本校自費安裝,同學因而在舒適之環境學習;各科除既定之教學計劃施教外,並增添圖書、影音教材’推展學術進步獎勵計劃,校方更獲校友捐贈款項支持英文科舉辦活動。校方積極改善校園設施及鼓勵老師積極參與由教育署及其他團體舉辦有關培訓課程及研討會。校內除開辦各類學會外,並增設紅十字會青年團,在校內外推行愛心雙月,激勵同學關懷社會,服務社區;並有公民教育組推行「認識我港我國」,藉周會、展版、參觀、考察,啟發同學對香港及祖國之責任。 在德性及靈性方面,以聖經真理培育同學在思想領域不斷更新,以德育周、展版、漫畫比賽啟示同學以誠實行事為人,推行反吸毒及濫用藥物運動。為提高同學之自我形像,推行「精靈小先鋒」計劃。學生團契亦於是年成立職員會,培訓同學自治,並計劃分團。 一九九七年九月開設中七班,宣中於屯門開設之課程已達完整之階段,即由中一至預科課程。校方亦自資十萬元改善禮堂音響系統及耗資五十餘萬元安裝禮堂空調。為加強同學及家長對校方之歸屬感,乃為改善校園工程舉行步行籌款,課室亦安裝銀幕及增添高影機,提高教育效果。校方除了對學業恆常之獎勵計劃外,並參予星島、獅球教育基金會、新界扶輪社等學業進步獎。又加強同學對自己行為負責,恪守紀律,具有正確之人生觀,早會乃以「豐盛的生命」為主題,公民教育則以「認識生命的神聖」為主題,推行「真心愛生命」義工計劃及「師兄寶田座談會」等活動,讓同學珍惜生命及尊重生命。訓導組亦推展班本自選目標實踐計劃,輔導組則推展「自由創作室」、「小記者訓練班」培訓同學以正確之態度看「性」及「色情文化」。 同學於該年度參與校外活動,獲得屯門警署外牆壁畫創作比賽冠軍,並繪於屯門警署外牆,女子排球隊更分別獲得屯門區、全新界區學界比賽、全港學界排球精英賽等項冠軍,更榮獲邀請代表香港學界前往中國珠海出席埠際比賽。 在這階段校方在屯門已建立良好之校風,均受各界認同。六、母語教學期(1998-2001)一九九八年九月起,本校配合政府之母語教學政策,由中一起,開始採用中文為授課語言,為加強同學的英語學習,中一級英文科全面施行分小班上課,並在長假期開設英語學習班,及聘請外籍英語老師授課。是年度為配合課程之發展需要,增設電腦室一間,在課室添置液晶顯視投影機、實物投影機,並與教育署商議加速興建七層附翼校舍,提供各項設施之發展。同年獲中文大學接納加入香港資訊校園計劃,安排老師學習倉頡輸入法、互聯網入門、多媒體教材創作等課程,並計劃將家政室改為多媒體學習中心,並將電腦室、教員室、圖書館進行區域網絡工程。校方亦進行圖書館事務操作電腦化,使用條碼代學生證借書。 校方除了重視同學學業、德育、靈育之發展.亦重視同學男女間之正確社交生活,舉行有關各方面之講座、工作坊、小組研討。此外加強與家長之聯繫,先後舉辦家長晚會及專題講座,印發宣中家長通訊、宣中概況。 於一九九九年度,學校改善計劃工程圖則落實,校方為加強資訊科技教育 · 將兩間電腦室、多媒體學習中心、圖書館、教員室所有特別室和禮堂進行聯網,並採用寬頻上網,使老師和同學能更有效使用互聯網進行教學、聯繁和學習。校方亦自費添置足夠之筆記簿電腦供老師使用;設計與科技科並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六十萬元添置資訊科技器材,而英文科分組上課擴展至中二級。該年度鼓勵同學參與社會事工,分別參加青山醫院、無國界醫生等機構的義務工作;並加強同學認識建立健康之男女社交生活;而靈性方面,則推行讀經計劃,俾同學對真理有更深入的認識。 二零零零年度九月起本校班級成為平衡班級結構,即中一至中五各級各有五班,中六至中七級各有兩班,合共二十九班。於該年度改善校舍照明、重鋪球場、修改課室以配合小組教學、分別於特別室禮堂安裝液晶體投影機,而禮堂更附設投影機升降設備,方便使用資訊及影音資訊教材,校舍改善工程新翼圖則經多次與顧問公司洽商作更完善之修訂。校方亦自費耗資十多萬設置多媒體教材製作室、添置電腦掃描器、多碟式光碟燒錄機、光學閱讀設備等;更由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購置筆記簿型電腦供給有需要之同學借用,此外、於每日放學後延長開放電腦室時間供同學使用,並添置多種教育軟件供教學及同學借用。 中文母語授課全面擴展至中三級,為加強英文科,乃增聘英文科教學助理,協助英文科教師製作教材、使用多媒體學習中心、推動英文科活動。 本年獲優質教育基金贊助推行「超越自我」少年領袖培訓。為加強關注學生之成長關顧學生成長小組定期與班主任舉行會談,瞭解各級學生之狀況,而能及時聯繫有關單位,共謀對策幫助同學認識自己,解決自己及朋輩之問題,聯同班主任、學校社工、輔導組,為中三級各班分別安排有關課堂活動並舉行「突圍任務八小時」學習日營,俾同學能加強辨識能力以抗衡不良朋輩之影響。此外亦注意培訓同學之靈性,舉行栽培營,推行「基督精兵計劃」,提供有系統之進程,作為同學靈程進展之指引,鼓勵同學在信仰真理作積極之進取。 二零零一年,九月起,母語教學已推展至高中班級,故中四級英文科亦開始實施分組上課。配合教學之需要,每 間課室均安裝銀幕、高影機、資訊網絡結點、錄音機、特別室及所有中四、中五級課室亦安裝晶體投影機,成為宣中之「千禧教室」。中文科除推動閱讀課外書籍計劃外,並在初中級推行背誦詩歌文學活動、中文寫作訓練班。為塑做閱讀風氣,圖書館除舉辦書展外,並定期在早會由圖書館風紀向同學推介圖書。本年繼續參與由教育署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進行有關母語教學成績的研究,初步之數據有助本校老師參考。 本年度關顧學生成長小組繼續發展聯擊和協調之職能,年中為中二級舉辦「做個情緒主人」日營,為中三級舉辦「破繭行動」宿營,就著個別班級的措施,讓同學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挑戰自我的限制,並擴展處理問題的方法,配合學校「多元增值」方向,於早會推行「人際智能」揭示處事待人之指南,並於福音周宣講「活得更精釆」的人生,藉此培育同學「立己立人」。 本年十月,經於八月底榮休副校長胡炳昭先生領導籌策之家長教師會終於成立,藉此配合家校合作,分別舉行「如何處理子女談戀愛的問題」、「如何在與子女衝突時處理自己的情緒」等專題講座,此外並舉行親子溝通活動,例如「鯉魚門渡假村一日遊」、「舊書售賣」、「家長齊參與」等。 在此階段,本校以母語教學對同學之學習必有其效,惟本校並不忽略香港在國際之社會環境,故英語傳授仍堅守加強施教之方針。在該年度更有校友捐贈款項獎勵會考英文科及中文科成績最佳而在本校升讀中六之同學,可見校友均認同本校應雙語並重之觀點。七、教育改革期(2002-2005)校舍改善新翼工程於二零零二年初動工為配合資訊科技發展,乃改善電腦網絡設施安裝「防火牆」,加強校內電腦系統的安裝。為配合教育政策,校方為教師安排「專題研習培訓」,母語教學推展至中五級,惟本校同學參與之會考英文科課程仍保持應考英文課程乙,為加強各級之英語學習之成效,中一至中四各級英文課程均實施分組上課。面對香港教育政策之改革,校內行政隨之重組,學生會之籌備、教學工作之檢視,教學樓新翼之設施均在該年度計劃籌策。 二零零三年,新翼教學大樓工程於暑期完成,樓高七層,分別有教員室、教員休息室、電腦室、輔助學習室、輔導室、語言室、多用途課室、會客室、會議室、訓導室、學生活動中心和天台。學校自費為新翼提供優於該工程的標準設施,如學生活動中心冷氣設備等,使同學的學習環境更得以改善。 於該年度,將三間電腦室、兩間多媒體學習室、語言室、多媒體教材製作室、新翼等加設網絡結點和進行系統連結,亦於所有課室安裝晶液體投影機,為教學提供更大之方便。 隨著社會的發展,因此校方與個別學科安排多次考察、參觀、講座等,作全方位學習活動,擴闊同學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和體驗。為培養同學從閱讀中學習的興趣和習慣,除了中、英文科推行的廣泛閱讀計劃外,並參加由香港中文大學所推動的「每日一篇」計劃,並積極參與由教統局和其他機構所舉辦的閱讀獎勵計劃。除了推行社署策劃的「成長的天空」計劃、及參加衛生署舉辦的「成長新動力」講座,校方更透過不同的活動,如新聞展版、班主任時問、個案分析比賽和「共創理想學習環境」比賽等、幫助同學認識在校園裹應有的責任和學習態度。在福音周亦以「給生命一首愛歌」為主題栽培同學在基督的愛裹扎根結果。 二零零四年八月底陳志威校長因著教育抱負離職,九月由校友潘永邦先生接任校長之職,承接學校面對之各項改革。雖然如此但仍須繼續保持及推展原日之策略。在該年度繼續推展提高學生之中文寫作力,邀請知名度作家到校主持寫作講座,透過綜合專題研習,訓練同學認識事物應從多角度思考。為配合時代之進展,資訊科技之伺服器進行更新,並計劃推行網絡學習,故舉行家長親子電腦班、參加資訊科技領袖計劃。為擴闊中二同學視野及增其自信,引入「服務學習課」,成立「宣中服務隊」,學生會亦於是年十月成立。福音事工與興福堂合作,是年團契之職務亦漸交由同學負責並培訓學生信徒籌策及領會。 學校一向推動全人發展,發揮同學潛能,學校積極參加校外各項比賽,擴闊同學視野增廣見聞,此外更有部分活動獲得佳績,例如羽毛球獲得屯門區學界羽毛球男子甲組團體冠軍、五甲陳柄偉同學更代表香港學界參加埠際賽。本校更獲推廣普通話學校大獎嘉許狀。 家長教師會更努力籌策於新翼側加建一角作為家長資源中心,讓家長安心享用室內的視聽器材、電腦、參考光碟和圖書。 於是年十月向教統局申請校本支援計劃,於十一月出席教統局高中課程改革,家長教師會於十二月起推行家長校董培訓課程。 二零零五年,一月計劃中一級引入初中綜合專題研習課,及計劃於中一部分班級採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並與四位老師出席教統局舉辦之「三三四」新學制研討會,其後校長及老師分別先後出席教統局之制度改革會議、課程改革會議、考積制度會議及參觀友校等,校長更出席律師行舉辦之法團校董會講座、教統局舉辦之法團校董會講座,課程發展組舉辦之學校種籽計劃等。 在這年度,校政重新組合,儘量將校務工作分配予各老師承擔,老師必定有一段時間之適應,此乃配合校本管理及教育革改政策之準備。雖然面對教育改革,校方課程及正規之教導事工並無絲亳削減,反而更加重基礎之培育,例如在暑期與興福堂聯合舉行之中一新生英文興趣班、中三級舉行多元智能挑戰營、團契日營、中六級英語銜接課程、英文拼音速成班、風紀訓練營、學兄學姊歷奇訓練營等。日常之活動,計有圖書閱讀計劃、數學科功課輔導班、學會日、班際歌唱比賽、環保大使策劃盆栽種植比賽、大旅行、健康性教育組舉辦之健康大使茶聚、英文寫作比賽、福音周、校園電台播音員訓練班、無障礙城市定向比賽、各類輔導有關之講座、環境教育講座、四十周年校慶中文作文比賽、學兄學姊同心行計劃、公民國情教育組舉辦之生命影響生命故事系列、辯論比賽、圖書館之摘星大行動、翱翔天空計劃工作坊、舉行〈不雅資訊搜集〉大行動、有心學校義工計劃等。此外、亦參加校外之活動,如中七及中五個別同學參加領袖培訓課程、中三三位同學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兢賽 ─ 曼谷交通常規賽」獲三等獎,參加屯門區分割膠樽設計比賽,參加各項服務學習及義務工作,並參加各類之文娛比賽及體育項目之培訓及比賽等。 當年適逢創校四十周年,於十二月十五日假屯門大行感恩敬拜暨晚會於十七日聯同校友會在九龍尖沙咀映月樓舉行晚宴。但願上主繼續以恩典及 祂的大能帥領本校,諸位同學之努力學習,使校務更能推進,樹立更美之校譽,榮神益人。 |